螯虾“生物战”:来自北美,席卷欧亚(作者:莫比-迪克) - 知乎
小的时候,常常听大人讲,在黑龙江山间的溪流中,有一种叫作“蝲蛄”的小动物。它们外形似虾,生有一对夹人很疼的大钳子,藏身于鹅卵石下。
那时的孩子,总是会在放学后结伴到山中寻找蝲蛄;抓到十几只后,再装到倒空了书的书包里带回家,炒熟后剥出虾肉打打牙祭。
据说蝲蛄的壳又厚又硬,肉还少得可怜,但在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,一盘泛着油光的蝲蛄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佳肴。
后来有一次机会随家人回到了黑龙江的老家,看到一路经过的条条大河,不由得想起了传说中的蝲蛄。问起亲戚们,得到的答复却是:
“蝲蛄?没了好多年了。”年初饲养的一只朝鲜蝲蛄(Cambaroides similis),国内主要分布于辽宁省
工业的开发与建设所带来的,是生态的破坏与物种的消亡。
我们既想得到优越的生活条件,又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。至少在过去,这是个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的矛盾抉择。
不过,蝲蛄是乐观的。
如果人们停止过度的破坏,予以休养生息的时间,它们的身影也许还会在东北的溪流中重现。而在欧洲,一些螯虾的处境可能已经无法逆转。
说了四百多字的废话,终于进入正题。
北欧正螯虾(Astacus astacus,也称奥斯塔欧洲螯虾)是欧洲常见的食用螯虾。
据称,食用这种螯虾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中世纪;而在斯堪的那维亚地区,夏末时分还会举办螯虾宴会派对。因此,它成为重要的经济物种,在其产地的淡水渔业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。北欧正螯虾(Astacus astacus)
然而,自1907年起,有人开始发现北欧正螯虾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:甲壳出现黑色溃烂,身体穿孔,动作失调,发病迅速且致死率高。
研究表明,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变形丝囊霉菌(Aphanomyces astaci),因其对淡水螯虾的高传染性,也被称作螯虾瘟疫真菌。显微镜下的变形丝囊霉菌(Aphanomyces astaci)被真菌感染的细手正螯虾(Astacus leptodactylus)
致病真菌的扩散使得北欧正螯虾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体性死亡,其数量再也无法支撑市场对食用螯虾的消耗。
因此,1960年,欧洲有关部门决定引入一种原产北美的淡水螯虾,投放至瑞典和芬兰,以填补北欧正螯虾的生态位和经济的缺口。
于是,宽大太平螯虾(Pacifastacus leniusculus)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。
本以为这会是闹剧的结束,但就是从此,一场灾难正式拉开了序幕,并且一发不可收拾。宽大太平螯虾(Pacifastacus leniusculus)
因为在引入时,没有人知道这一点:
宽大太平螯虾,才是真正的杀手。
这个杀手的武器,不是庞大的身躯,不是凶猛的性格,也不是极强的繁殖能力,而仅仅是它是变形丝囊霉菌的天然携带者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入侵欧洲之前,它就已经在北美来了个“窝里斗”——
从落基山脉以西进入加利福尼亚州并大肆繁殖,消灭了加州几乎所有的本土螯虾,只剩下强音太平螯虾(Pacifastacus fortis)在沙斯塔县内苟延残喘。
只要有生物武器,就够了。
这件事情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?
没错,臭名昭著的蛙壶菌(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)就是通过相似的方式,给两栖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。
接下来的发展套路,就如同即将胜利的瘟疫公司。
比如上文提到的北欧正螯虾,在病菌无情的屠戮下,最终成了易危物种。
还有苍白石螯虾(Austropotamobius pallipes,也称白螯螯虾),不列颠群岛唯一的本土螯虾,本身就遭受着水体污染的折磨,又来了个致病真菌,直接变成了濒危物种。IUCN Red List评估苍白石螯虾(Austropotamobius pallipes)处于濒危状态
宽大太平螯虾在欧洲畅行无阻,凭借着可怕的生物武器,横扫欧洲所有本土螯虾,整个生态位可无人能敌。
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入侵者,宽大太平螯虾不仅仅满足于征服欧洲流域。正巧,人类的活动给了它一个机会——
它被带到了日本的北海道地区,那里有着珍贵的日本本土螯虾——日本蝲蛄(Cambaroides japonicus)。日本蝲蛄(Cambaroides japonicus)
颇具有戏剧性色彩的是,致命的瘟疫击垮日本蝲蛄种群这件事,是由两个入侵物种合力完成的:
其中之一当然是宽大太平螯虾,而另一个就是美味无比而又极具破坏力、知名度相当高的殖民者,大名鼎鼎的克氏原螯虾(Procambarus clarkii,也就是小龙虾)。
其实,常见的克氏原螯虾也是变形丝囊霉菌的携带者,只是它的主要入侵地区为中国南方,而中国南方没有本土螯虾的分布,所以没有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。
不过,当它被带入了北海道,便上演了“接力杀人”的好戏。
总结一下,就是克氏原螯虾将变形丝囊霉菌带入北海道水域,但由于它并不喜欢在日本蝲蛄生存的冷水溪流、湖泊活动,所以减慢了疾病扩散的速度;但好景不长,喜爱冷水环境的宽大太平螯虾也来到了北海道,带着一身的真菌到处繁殖,结果就很不乐观了……带有致病真菌的两种外来入侵螯虾
万幸的是,宽大太平螯虾的入侵行动,暂时告一段落。
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中国蝲蛄吗?
事实上,中国一共有三种蝲蛄,分别是东北蝲蛄(Cambaroides dauricus)、朝鲜蝲蛄(Cambaroides similis)和许郎蝲蛄(Cambaroides schrenckii)。
三者皆分布于东三省寒冷、清洁的山溪、湖泊中,这也是克氏原螯虾入侵中国多年,却一直未能通过“生物战”有效打击蝲蛄的原因。
但是,宽大太平螯虾也是一个冷水螯虾物种。可以说,一旦它进入了中国,势必在东三省大量繁殖,传播瘟疫。
到了那个时候,蝲蛄可能就从“没了好多年”彻底变成“以后都没了”。
一种外来螯虾进入中国市场,一般有两个途径。
第一个途径,是养殖进口。对于这种可能性,只能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意识到宽大太平螯虾的危害之大,予以控制。
现在麻辣小龙虾一枝独秀,澳大利亚进口的养殖物种四脊滑螯虾(Cherax quadricarinatus,也就是澳洲小青龙)并不吃香,进口宽大太平螯虾的可能性虽不能排除,却不是很高。
第二种途径,是宠物市场。这才是真正需要注意的点。
对于宠物市场,可以说是有需求就有利益,有利益就有商家。伪原螯虾(Procambarus fallax),宠物市场上的 “龙纹螯虾”,同样是可怕的入侵者
连澳大利亚珍贵的刺螯虾都能合法引入国内市场,引入几只宽大太平螯虾还真不是什么难事。
但是还是那句话:不要引进,不要购买,不要饲养,绝对禁止放生。
宽大太平螯虾各方面都不出众,要颜值没颜值,要个头没个头,还是个冷水种,很难伺候,更何况还带着一身病菌。
普通的就养养“天空蓝魔”“黄金巨手”,喜欢稀奇古怪的就养养“曼宁”“洞穴魔王”,它不香吗?
不要为了一次失败的猎奇,搭上三个物种的将来。
文中部分图片版权来源不详,无法与著作权人一一取得联系,未能及时支付稿酬,在此表示由衷的歉意。有关著作权人可与我们联系。